9月28日,“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
西双版纳州副州长徐健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向中央驻滇媒体、香港驻滇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记者介绍了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和进展。
西双版纳州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享有“生物基因库”等美誉,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富集、生态文化厚重、生态系统完整等特点。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健全生态制度、加强生态研究、加强亚洲象保护、发展生态产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100万亩碳汇林建设,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闻发布会上,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就野生亚洲象保护及如何建立人象和谐共生的局面、实施雨林修复工程情况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背景连接:
西双版纳州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在西双版纳这片仅占全国五百分之一的土地上,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有动物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中国最高的树——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植物界的舞蹈家”跳舞草,有中国最小的有蹄类动物“鼷鹿”、对水环境要求极高的“极危动物”桃花水母,还分布着野牛、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等珍稀动物。亚洲象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0头左右发展至目前的300多头。这里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有中草药1724种,经过鉴定的有500多种。其中,有芳香健胃药砂仁,健胃驱虫药槟榔,有制造国产血竭的主要原料龙血树,制造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之一七叶一枝花,制造降压灵的萝芙木等等。在这个“植物王国”里,水果资源、花卉植物、油脂植物、香料植物、染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蔬菜植物也十分丰富。
二是生态文化厚重。千百年来,朴素的生态观使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力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傣族有古谚语“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村民们通过传统信仰、村规民约,自发形成了保护森林的意识。
三是生态系统完整。1958年,西双版纳州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州级保护区2个、县级保护区3个、保护小区3个,面积622.8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2%。全州林地面积2467.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6%,森林覆盖率达81.34%,森林蓄积量为1.93亿立方米。建有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yuán)、双孔鱼保护区,以及罗梭江鱼类自然保护区等2个州级鱼类保护区。全州湿地面积28.91万亩。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面积100万亩。
结合西双版纳的特点,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重点开展了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健全生态制度。按照“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西双版纳州制定实施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澜沧江保护条例》《森林资源保护条例》等20多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了《云南亚洲象国家公园规划》《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19—2023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西双版纳实施方案(2014—2030年)》等多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指导性文件。出台了《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的意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16条重点措施》《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等多项工作方案和管理措施。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为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新建了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开展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建设中国-老挝边境联合保护区19万公顷,构建了中-老边境绿色生态长廊、野生动植物国际廊道,2015年以来,与老挝南塔省开展了5次联合执法、11次增殖放流行动,共放流鱼苗114.6万尾。
二是不断加强生态研究。我们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探索开展了1000亩人工茶园森林化、乔木化、优质化、生态化改造,以及400亩生物多样性橡胶园生态改造试点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项目;编制完成《西双版纳州珍稀濒危傣医药资源保护及野生石斛生存环境调查报告》;完成了5份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的谈判和签订,用跳蚤草研制的“雨林芳”植物抑菌液已生产上市;聘请中国民族植物学会主席—裴盛基、国家级傣医药首席专家—林艳芳作为西双版纳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项目的专家;支持出版了由裴盛基、许又凯编著的书籍《西双版纳植物与民族文化》。我们依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生态科技研究。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迁地保护园区,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在植物园建立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迄今已有400多万人次到馆参观学习。此外,还开拓了中国西南—中南半岛东经101度森林样带、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中国植物园联盟等平台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2020年,发现了密花八角枫、紫唇姜等27个植物新种。完成《西双版纳鸟类多样性》《西双版纳白颊长臂猿野生种群调查与濒危现状评估》《云南蓝果树保护与回归》《西双版纳鼷鹿种群及生境调查评估》《藤枣拯救与保护项目》等20个专题研究,出版了系列专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不断加强亚洲象保护。2008年,西双版纳州成立了中国云南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至今已救助野生亚洲象26头。救护其他野生动物2000多头(只)。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以来,在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共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建立了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在亚洲象肇事多发区建设了防象设施、食物源基地等项目,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2018年,我州在全国建成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成立了专业亚洲象监测救护队伍。在全国率先创立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动物肇事保险经验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截至目前,投保金额累计1.4亿元,实际保险赔付金额1.4亿元。
四是不断发展生态产业。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优质普洱茶种植、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全州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百年以上古茶群落8.7万多亩,总株数548.6万多株。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少数民族种茶村寨;有世界上茶树基因保存最多的基因库——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有世界上最早的普洱茶发酵技术。经过不断的努力,精制茶加工业税收占全省的70%以上。西双版纳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资源,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的傣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全州人工林下种植面积达32.35万亩,产值10.4亿元。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各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67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12亿多元。建成木本油料种植基地17.2万亩。截至2020年,林业综合产值达1086亿元。
本台记者 杨孟 西双版纳报 记者 杨元元 报道
主营业务:昆明网站设计,昆明网站制作,昆明建网站,昆明网站推广,昆明小程序开发,昆明网络营销策划,昆明做网站,昆明APP开发,昆明中英文网站开发